学术会议:中外海洋史学术会议暨洙泗讲堂学术报告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10-27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中国南海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 浏览次数:

2025年10月24日-10月26日,在孔子书院南楼A209室,举办中外海洋史学术会议暨洙泗讲堂系列学术报告会,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姜开勇同志出席会议并致辞,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暨中国南海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晓光教授主持会议。本次学术活动由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曲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曲阜师范大学中国南海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主办。

2025年10月25日上午,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冯建勇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系主任杨蕾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曲升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赫名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博士生导师孙晓光教授做客“洙泗讲堂”,分别作了主题为《中国疆域形成的历史动力与演进路径》《明治日本海运兴国的启示》《挑战传统海洋自由观:1958、1960年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的斗争》《晚清政府加入涉海国际公约的历史轨迹》《冷战时期日本南海的认知及政策形成》的学术报告。

冯建勇教授报告的主题为《中国疆域形成的历史动力与演进路径》。冯教授以“区域共同体”竞争重组、跨区经济交流、“华夷共祖”叙事、边疆治理制度与两种导向机制为框架,回应中国疆域形成动力与路径这一宏阔议题。冯教授指出封闭多样地形促成六大区域共同体,其互动、竞争和重组推动了中国政权政治空间的扩张;跨生态经济互补催生依存网络,为大一统奠定物质与交通基础;东周时即具雏形的“炎黄共祖”话语经王朝持续操演,成为消解华夷界线、整合边缘人群的象征黏合剂;而秦汉以降因俗而治、羁縻到土司到行省递进的治理体系,则把文化、经济整合成果固化为制度疆域。历代古代王朝以制度化的边疆治理整合区域互动、经济交流与“华夷共祖”理念,主导并保障了中国古代疆域最终底定。

杨蕾教授报告的主题为《明治日本海运兴国的启示》。杨教授系统梳理了明治日本“海运兴国”道路的演进与制度设计。杨教授分析了明治前后思想家和政治家发展海运的主张。从本多利明、佐藤信渊等早期“海外雄飞”论思想家,到岩仓具视、大久保利通等明治重臣,通过分析看到了近代日本走“英国式”道路的必要性,即发展海洋运输、拓展海外贸易、推进海洋扩张。杨教授还从海运会社的整并、航海法令的颁布、海外航线的扩充等方面,阐述了明治日本海运崛起的具体步骤。海运业不仅可以作为独立的运输部门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还可以作为综合性产业部门带动造船、制铁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杨教授特别指出,明治日本的“海运兴国”之路具有两面性——在促进日本产业近代化的同时,这条道路带有明显的侵略扩张色彩。应该辩证地看待日本海运发展历程,吸取经验教训,为我国航运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曲升教授报告的主题为《挑战传统海洋自由观:1958年、1960年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的斗争》。首先曲教授总结了相关领域的学术史研究,阐述了“海洋自由机制的演变”,之后围绕着“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的缘起与美国无条件地支持3海里领海界限政策立场的确立、1958年会议上关于领海和毗连区问题的争论、关于海洋自由的争论、第二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的斗争” 四个方面展开发展中国家和美国在海洋法上的斗争,前两届海法会核心冲突是“经典海洋自由”与“扩权反殖”两种秩序观对抗,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初步的组织形态和思想共识,这属于全球南方形成发展的过程研究。

张赫名教授报告的主题为《晚清政府加入涉海国际公约的历史轨迹》。张教授认为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海洋主权频繁受到西方列强的侵害。海疆危局之下,中国人开始重新认识海洋的国防价值和经济价值,日益重视国家海洋主权,并不断探索海洋维权的方式。西方国家在近代为了解决彼此的争端,陆续缔结了一批涉及海洋的国际公约。由于多种原因,他们也邀请清政府加入到相关的国际公约中。晚清政府也试图利用国际公约作为海洋维权的方式之一,表现出主动加入的立场。晚清政府加入的涉海公约主要有海事公约、海战公约两类。加入涉海公约,推动了近代中国在内政、外交方面的转型,近代中国的海洋维权活动日益朝着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涉海公约的签署与批准,彰显了中国历来尊重公平合理的国际法秩序,积极参与涉海的国际合作。

孙晓光教授报告的主题为《冷战时期日本南海认知及政策的形成》。孙教授认为冷战时期日本南海政策认知及政策形成主要受几个深层的战略认知驱动。海洋生命线认知,日本将南海航线视为“海上生命线”,关乎日本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其政策的核心目标始终是确保这条能源与贸易大动脉的安全。同盟逻辑的影响,美日同盟是日本外交的“基轴”。日本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很大程度上是对美国亚太战略的呼应和配合。对华战略的考量,随着中国发展,日本对华的防范心理逐渐加重。南海问题成为其在战略上牵制中国的重要抓手。冷战时期,日本在南海问题上扮演了一个从低调旁观到逐步走近台前的角色。日本对南海“海上生命线”的战略认知,与国内右倾化、配合美国亚太战略等多重目标交织。

2025年10月25日下午,学术会议围绕中外海洋史研究动态,冯建勇教授、杨蕾教授、韩锋教授、曲升教授、张赫名教授、孙晓光教授、吴延民博士等师生进行了热烈的学术研讨,并针对历史文化学院中外海洋史研究创新团队博士后、博士生以及硕士生提交的学术论文的问题意识、史料运用、逻辑结构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冯建勇教授评议论文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杨蕾教授评议论文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韩锋教授评议论文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曲升教授评议论文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吴延民博士评议论文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孙晓光教授主持会议

崔雪莲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主题发言

娄婷婷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主题发言

史庆玲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主题发言

孙盼盼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主题发言


王海龙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主题发言


张海洋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主题发言


郭庆阳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主题发言


刘拓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主题发言


柳登辉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主题发言


潘友辰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主题发言



孟洁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主题发言


庄子怡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主题发言


杨宸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主题发言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史庆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