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11-23 浏览次数:1624日前,我校孙晓光副教授带领的东亚海域研究团队(孙晓光、赵德旺、侯乃峰)合作撰写的《琉球救国请愿书整理与研究(1876—1885)》一书,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成果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阶段性成果,也是全国高等...[详细]
编者按:2013年5月8日《人民日报》刊发时任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海鹏的文章《论〈马关条约〉与钓鱼岛问题》,文章中谈到“历史上悬而未决的琉球问题也到了可以再议的时候”。文章发表后,在海内外产生强烈反响,日本政府对此表示了强...[详细]
作者简介:孙晓光,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曲阜师范大学中国南海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冲绳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冲绳大学地域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韩国又石大学高级访问学...[详细]
从东亚地缘历史环境来看,琉球国(现为冲绳)地处东北亚与东南亚的交通要道,以贸易中转站著称,其贸易十分发达,有“万国津梁”之称。明清时,琉球作为中国的藩属国,长期保持着与中国的朝贡贸易,纳入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中。在中国长达500余年...[详细]
如果从1999年上大学算起,曲阜师范大学中国南海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副教授孙晓光踏进国际问题研究领域已近20年。当初那个因为对东亚文化感兴趣而走上国际政治研究道路的毛头小伙如今成了所在研究机构的“顶梁柱”。关注东亚海域争端偶然的一次大学课堂...[详细]
2017年9月23日,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高级研究员帕特里克孟迪斯教授来访中国南海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中心副主任孙晓光与孟迪斯教授举行了座谈。座谈中,孟迪斯教授就朝鲜半岛、大国关系、东亚海域争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孙晓光对孟迪斯教...[详细]
应中国史学会邀请,我校东亚海域研究团队研究人员张赫名老师,于2017年12月18日-12月20日,在珠海参加“海上丝绸之路”与南中国海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中国史学会主办,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承办本次会议。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为进一步探讨...[详细]
2017年12月24日下午,在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三楼会议室,陈晓律教授指导的博士后张赫名博士出站报告评议会成功举行。张赫名的博士后出站报告题目是“宋元时期渤海的开发与利用”。宋元时期,中国逐步由分裂走向统一。当时的渤海经历了一个由...[详细]